首页 > 精选专题 > 看忻州 >
做强专业镇 打造新引擎 山西代州黄酒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

金秋送爽,雁门酒香。9月16日,2025年代州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西代县举行。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、企业家代表齐聚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,共同探讨代州黄酒产业发展大计,持续提升产业时代价值,探秘传统文化基因。

专业镇建设成果显著

代州黄酒起于仰韶、兴于汉唐、名于宋元、盛于明清,是北纬38°黄金生物圈与雁门边塞文化共同孕育的玉液琼浆,素有“南绍北代”之美誉。早在宋代,张能臣《酒名记》中就有“代州金波又琼酥”的记载。

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指出,站在“十四五”收官与“十五五”开局的历史交汇点,政策调整、消费结构分化、存量竞争博弈等情况凸显,中国酒业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大向质量效益深刻转型。2025年,黄酒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度自我革命,突破了地域、年龄、消费场景等围墙,用健康理念与年轻潮流打开市场新空间。

自2022年9月代州黄酒专业镇入选山西省首批十大重点特色专业镇以来,代县锚定“打造北方黄酒酒都、建设中国黄酒之乡”目标,科学制定“1228”高质量发展战略,以“名关、名城、名将”+“名酒”四位一体系统推动黄酒产业提质升级。

代县县委副书记、县长张志杰介绍,“三年来,专业镇发展势头强劲,各项指标较2022年实现大幅提升:市场主体总数由102家增至208家,实现翻倍增长;黄酒生产企业数量从27家增至68家,增长超1.5倍;总产能由1.8万吨提升至13万吨,增长6.2倍;年产值从1.2亿元跃升至5.51亿元,增幅达3.6倍;税收实现三倍增长。”

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

江南大学教授毛健在大会上分析了黄酒行业现状:2024年黄酒产业占酒类市场70%,但行业集中度低,前六名企业利润占比86%,产区产能占50%。黄酒利润率仅9.3%,远低于白酒(15%-50%)及酱油醋(30%+),消费群体老龄化,年轻市场未打开。

面对这些挑战,代州黄酒强化产学研合作,与江南大学、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,围绕菌种改良、工艺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等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攻关。

通过校企紧密合作,代州黄酒在酿造工艺革新、生物制剂研究、生产装备升级、新产品研发、标准化生产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科技支撑,累计研发出黍米威士忌、苦荞黄酒、黄花黄酒等50余款自主创新产品,形成了品类齐全、覆盖不同消费群体和价格区间的产品矩阵。

同时,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,引导企业采用《代州黄酒》团体标准,申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,建立电子可追溯制度,强化从原料到成品的品质管控,培育代州黄酒名品,显著提升了产品价值感和核心竞争力。

品牌与文化双轮驱动

2024年,“代州黄酒”成功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代县荣获“世界特色美酒产区·中国黄酒之乡”称号。“滹源”牌黄酒荣获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,山西雁门王酒业“金波琼酥”牌黄酒荣获中国酒业协会“青酌奖”。

代县立足雁门边塞文化底蕴,持续挖掘黄酒文化内涵,构建起代州黄酒的文化表达体系:代州黄酒是饱含长城内外民族融合文化的血缘酒,是记忆边塞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年兴旺繁荣的长盛酒,是谱写历朝历代守关名将家国情怀的英雄酒,是渲染中华浩瀚诗文典籍名篇佳句的国粹酒。

通过打造雁门山黄酒文化产业园、编排《金波琼酥》音乐舞蹈情景剧等“酒旅文”融合举措,专业镇正成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。与绍兴市越城区政府签署“南绍北代”战略合作协议,并在绍兴东浦黄酒小镇设立代州黄酒形象店,共同构建黄酒产业的文化价值高地。

代州黄酒正以“低度健康+文化IP”的双轮驱动打破地域“围城”。不仅在北方市场影响力稳步提升,更成功出口日本、马来西亚、柬埔寨等地,让世界品味中国黄酒的东方韵味。

新华·代州黄酒品牌传播力指数监测结果显示,2025年二季度,指数值达144.6点,较基期(2022年一季度)增长了44.6%。电商平台的用户满意度稳定在95%以上,消费者对代州黄酒品质好、性价比高的认可度持续提升。

代县县委书记崔峥岭表示:“代州黄酒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、其时已至。我们将继续扛牢政治责任、保持战略定力,持续优化实施‘1228’战略,加快推动酒旅融合、产城互动,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黄酒之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