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首页滚动专题 > 在山西 >
山西62岁放映员如何用400部老电影霸榜乡村夏夜?

大同市灵丘县杨庄村村民闻听要放老电影,都凑到放映机跟前。

周雪松(右)在放电影的路上。

周雪松专注操作着放映机。

放映前的准备工作。

6月23日,在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镇三墩小学,学生们正在观看老电影《地道战》。

周雪松在工作室内检查老电影胶片。

悬挂电影幕布。

调试井冈山牌104型电影放映机。

将需要的放映设备装车。

给学生们讲解35毫米电影拷贝知识。

6月23日晚,大同市灵丘县杨庄村广场,孩子们追逐着、大人也搬来小板凳占位置。放映员周雪松正调试机器,光束打在幕布上,村民们拉呱着:“快开始啦,今天放啥电影?”周雪松不紧不慢地回答《小兵张嘎》。这是他长年免费为村民放电影的一个缩影。

今年62岁的周雪松,从小就对《地雷战》《地道战》《南征北战》等经典革命影片百看不厌。电影中的英雄人物,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成为一名军人的梦想。1981年,周雪松参军并被调至政治处电影组,系统学习了放映、倒片、检片等。在部队独立放映的300余场次里,未出现一次放映事故,并在原北京军区的放映员考核和技术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。

退伍的周雪松并未减退对电影的热爱,他像一位执着的寻宝者游觅于全国各地二手市场,收藏老电影拷贝和电影放映机。到现在,收藏了35毫米、16毫米、8.75毫米等各种规格的电影拷贝400多部,各种规格电影放映机7套。

从2003开始,他携带传统胶片电影走进企业、农村、学校,无偿放映红色题材电影,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。企业员工看着银幕上那些英勇无畏的革命先辈,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安宁;村民早早来到放映场地,等待电影的开始,幸福之情溢于言表;孩子被精彩的剧情深深吸引,心中种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。

22年的坚守,一路的光影流转于平城区、新荣区、灵丘县、天镇县等地,观看人数在5000人次左右。周雪松用独特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,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。